2014年9月25日星期四

沈家聪:“罢课”激进化的危险讯号

文|沈家聪
  昨晚在政府总部及礼宾府发生的一幕,又一次证明“罢课”受政客操控的本质。原本宣称只是静坐“罢课”的学联成员,到晚间突然将行动“升级”,除了口号不断激进亢奋外,更游行到礼宾府,意图以“包围”的方式去逼特首回应其立场。显而易见,眼下的“罢课”已经朝不断激进化方向发展,按照这种趋势下去,公众无法不忧虑,“罢课”最终会演变成怎样的极端情况,是流血收场还是暴力冲突悲剧的结果?学生正成为“佔中”的牺牲品,所有对香港有责任感的市民都应该站出来制止悲剧的发生。
  “炮打司令部”式文革武斗
  发动“罢课”的学联自本周二在特首办外冲击特首梁振英之后,据电台报道,昨晚将行动“升级”,声称纠集约五千人硬闯礼宾府,扬言要“缉拿梁振英”,不排除无限期留守,要求梁振英直接与学生对话。学联秘书长周永康声言,这次游行并无申请不反对通知书,公然煽动市民违法。游行期间,学联更无视警方的警告,继续前往礼宾府。
  不是说静坐“罢课”的吗?不是说“理性表达意见”吗?难道眼前的种种事件,仍然称得上是“理性与温和”?虽然截至笔者停笔为止,仍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暴力冲击,然而我们无法不去忧虑,在眼下“佔中”的政治煽动下、在对抗不断升温气氛下,学联及参与“罢课”的大学生已经无法保持“理性”。政治的常识是,所有的冲突与动乱往往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今日可以“包围”礼宾府,明日可能成为“围攻”立法会,到了“佔中”当天,会否演变成更加严重的冲突,甚至变成流血事件?这些情况令人想起了文革中的“炮打司令部”式武斗,情况令人忧心。
  事实上,只要不是完全不关心政治,任何人都可以看出,这场“罢课”绝不是学生自发的,而是政客有组织操纵之下的结果,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佔中罢课”,其目的是要替“佔中”鸣锣开道、替“佔中”做好事前的舆论铺垫。尽管“佔中”政客披?“高大上”的神圣外衣,但难掩其利用学生去达到政治目的卑劣意图。
  昨天,行政长官梁振英出席一个与中学生交流活动时提到学生罢课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学生关心社会是正确,但罢课不只是社会时事问题,而是政治动员的问题,他又反问如果中学可以罢课,是否小学都可以罢课。梁振英又说,佔领中环原来的构思是犯法的行为,他并不贊成,更不贊成未成年的学生佔中。被问到是否支持无筛选的普选,梁振英表示,百分百支持根据基本法及人大决定争取普选,又强调基本法没有筛选这两个字。
  理性讨论是政改的唯一出路
  显然梁振英已经击中了“佔中罢课”的要害,反对派政客说什么“民主自由青年有责”、说什么“今天不发声明天就无法发声”这种煽情的幼稚口号,实际上是在动员、煽动天真的大中学生。因为反对派知道,靠他们自己已经无法吸引到市民的支持,只有通过牺牲学生、出现流血事件,才能激化对抗气氛,才能达到其政治目的。
  但香港的学生并非人人都被“泛民”矇骗,仍然有一些学生能够分辨出什么是真正的罢课,什么又是政客的伎俩。如果说反对派的“罢课”宣传手法有如一场政治“洗脑”,那么,中文大学硕士生谢晓虹日前的文章则像是一剂清醒剂,让大家回归到问题的本初:为什么要“罢课”?并对这场政治运动的过程、本质、影响提出了独立的思考问题。谢晓虹在其文中的第七问“到底什么是学生领袖应有的作为?”中说:“作为一名有智慧的学生领袖,我们是否应该思考,单单高举反对及抗争的旗帜对解决问题有帮助吗?我们是运用智慧和学识去激化矛盾,还是运用智慧和学识去凝聚大多数市民的共识,去寻求解决现时困局的方法?有勇还须有谋,如何求大同,存小异,也是一种智慧。”
  纵使学联等所谓的“学生领袖”不愿意承认,但公众心里十分清楚,这场活动表面上是学联举行,但却是一场替“佔中”服务、替“佔中”预势、替“佔中”准备舆论基础的一场运动。令人所不齿的是,“佔中”政客自己没有能力,而要将学生推向前线,以牺牲学生利益作为手段,去达到所谓的“逼政府让步”的自私目的。更令人忧虑的是,“佔中”并非他们口中美化的“公民不合作”,而是赤裸裸的“违法”行为。不论“罢课”有多么合理,“佔中”都难逃法网,参与学生要明白不可能有法外之情。
  昨晚“罢课”激进化变成“包围”礼宾府,已经是发出危险讯号,如果任由政客如此操纵学生“罢课”下去,结果将不堪设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